index1_2
 
原来,“早恋”的原因之一是对紧张的学习压力的一种调节

    

 

         原来,“早恋”的原因之一是对紧张的学习压力的一种调节


 

      笔者为昆明某中学的校外心理辅导员。一个学期开学不久,笔者接到学校德育兼心育负责人布置的任务:学校初中部二年级某班“恋爱成风”,家长着急可是压不住,班主任担心可是管不了,有些“隐私”,同学们也不愿跟校内的心理老师讲,故请校外心理辅导员做做同学们的疏导工作。
  “疏导”一词用得好!但疏导的对象应该是家长、老师与同学三方。
  笔者提出互动、交流的四部曲——
  首先,与老师交流,摸摸他们的观点。
  其次,与家长交流,看看他们的态度。
  再次,与同学们交流,听听他们的心声。
  最后,家长、老师、同学三方一起互动、交流,统一对“早恋”的认知,疏通他们之间的代沟,化解他们之间的对立。
  互动、交流包括讲释、游戏、问答、问卷、测量、讨论和调查等方式。在互动、交流中,对所谓“早恋”这一热焦点、敏感、有争议的话题,讨论得特别热烈。
  对“早恋”的看法呈现三个大多数——
  大多数学生认为就不存在“早恋”,或“早恋”是正常的,“早恋”也可以促进学习。
  大多数家长默认以至公开认为“早恋”会耽误学习,担心会有失矜持,可能会失去贞操,甚至可能会违纪违法。
  大多数老师在意识层面也认为“早恋”的提法不科学,不宜当着学生的面说这个词,但如果异性同学的相互吸引、喜爱的行为超过或突破传统的道德底线,往往会按德育的方式进行教育,按违纪的行为进行处理。
  笔者发现——
  紧张与松弛,是文武之道,人生之道,健康之道,也是学习包括考试之道。笔者发现,除了个性原因,该班同学“早恋”的共性原因之一竟是对紧张的学习压力的一种调节!——“早恋”可以使人快乐、松弛(且不谈也可以激发向上、促进学习)。在取消课外活动、兴趣小组的情况下,要快乐、松弛,除了吃饭、睡眠,还有什么了?
笔者讲释——
  “恋爱”,按传统、现代的解释是指未婚男女双方互相爱慕的心理活动和行动表现。就婚姻与家庭来说,“恋爱”是重要以至是最重要的“手段”。“早婚”,这个词容易界定:是指未到生理和法定结婚年龄而结婚。可这人与人(这里指异性)的爱慕之心、爱慕之情,谁能用年龄来界定?谁能说出个具体数字?
  当然还有“新潮”的恋爱:正因为在恋爱阶段也不排除性爱,所以当代一些“新潮”的人,有把“恋爱”只当作“目的”的。他们把恋爱的时间拖得很长或把恋爱的对象换得较频。也就是“光恋爱,不结婚”。“新潮”,实际上是在恋爱期间,性爱行为冲破了传统的道德底线或在性欲方面一个人的“本我”打败了“自我”而形成的一种现象。
  从心理学角度说,男女在儿童期是不忌性别、两小无猜;到了少年期,会有一段时间的“异性相斥”,这是一种“错觉”和“假象”;到了青春期、青年期,就回复到“异性相吸”的“真相”上来。在传统的时代,其“相吸”是隐秘而含蓄的;可到了开放的今天,就变得公开和赤裸,甚至还要“趋众”、赶时髦—— 谁身边没有个异性朋友傍着,谁就是落伍者。所谓的“早恋”,就是青少年从“假象”走到“真相”初步的“相吸”行为。
  从严格意义上说,这种“相吸”不能叫“恋爱”,也不能等同于“新潮”;只是一种异性间本能的性吸引的暂时表现,性意识的萌动,盲目、好奇、懵懂、朦胧的“游戏”而已,是在幼稚地对成人进行“模仿”罢了,但对婚姻与家庭,他们还没有考虑到,甚至这到底是什么性质的行为,感到迷茫,连自己都不知道或说不清楚,没有真正恋爱的能力、明确的意向和严肃的责任感。
  因此,对待“早恋”,建议老师注意五点——
  一是不要指责或斥责这是“早恋”;否则,就起到一种“暗示”的作用。这些学生的潜意识会说:“哇,这就是‘恋爱’呀?我也长大成人了!为什么光许你们,就不许我们?”
  二是不要因担心万一有的“偷吃禁果”怀了孕,就对一万个人进行防范,一见有一男一女在一起走,就像盯“贼”一样。这会弄得“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反倒引起学生的反感或逆反。
  三是万一有的怀了孕,首先不要张扬,最好也不要开除;因为这样做,不是挽救学生的积极或最好的办法。在过去或正统的态度和办法是,一旦被发现,学校和老师便大会批小会斗,把当事人批倒批臭,使之成为“不齿于人类的狗屎堆”,然后通知该生的家长,最后为了维护学校的声誉、还要证明老师没有责任或已尽到责任,就把当事人开除。二十世纪60年代,笔者高中时的一对男女同学就是这样在毕业的前夕被开除的。结果没有资格参加高考,虽然他俩的学习非常优秀。他们因为“早恋”而遭到开除的处分,这种处分当然是不公平的、错误的;但就因“早恋”或因开除,而毁了个人的前程,并且事后两人也未成眷属,竟成为终身遗憾的事。极左的时代结束了,现在正统的东西在受着巨大的冲击,不要说“早恋”,就是怀了孕也不应当开除。对这种事“杀一儆百”,不但被杀的不服,就是那一百个也会声援那被杀的,矛盾反而会激化——当事人如果一时想不通,跳了盘龙江,恐怕学校和老师的责任会更大。要“冷处理”,这是最现实的方法。现在医疗技术和医生职业道德会帮助怀孕者刮宫并替其保密。怀孕、刮宫的“现身说法”,这就够当事人反思的了,这比张扬出去、开除要好得多。最近,云南有了“少女意外怀孕救助中心”。怀孕少女可拨打电话与该中心联系,接受医疗救助和心理咨询。
  四是客观认知。判断是恋爱还是游戏,主要看是否有明确的意向和严肃的责任感。客观认知包括:①初中以下,不是“早恋”;②高中阶段,校纪里不宜提“早恋”;③大学阶段,不但可能是恋爱,并且也可以结婚,当然,这主要是理论。
  五是大大方方地跟同学们讲性。可在客观认知的前提下正面辅导,包括有突破性地宣传、学习“性”的知识、心理动力“里比多”和性心理卫生常识,组织学生进行文娱、体育等集体活动,请心理老师给同学们做关于性心理的辅导,以便顺利排解学生在校期间的性冲动。
  六是对于“调节紧张的学习压力”的这一原因或现象,或者恢复课外活动、兴趣小组,要么就什么也不说,任其自然。
  建议家长一定要配合学校,并相信孩子这时、这样的“游戏”是难以持久的——
  一是在学生时代,这样的“游戏”或“模仿”(演戏)多半是不立志、不成熟的选择,又加进了自己的许多幻想和情绪冲动,容易形成一时的过度狂热和痴迷。
  二是在遇到波折如争吵、分离等情况时,容易产生偏激行为。
  三是被一种朦胧的性爱意识所主导,缺乏基本的性知识和必要的理智,自我约束力较弱,还有可能在一时的性冲动之下,稀里糊涂地发生并非自愿或事后懊悔的性行为。当然突破道德底线的人和事毕竟是极其少数的,我们不能因为可能的1/10000,而把9999个正常现象也一起和同时否定。
  四是缺少承诺,大多是没有结果的。有人说,早开的花,是不会有结果的。
  五是没有真正恋爱的能力和责任,难以持久,会较快转移或自生自灭。
  作为孩子们自己,当顺利调适“青春期”到“成人期”婚前的爱、情、性欲冲动——
  现在的孩子的性发育越来越早,“青春期”后结婚越来越晚。有的甚至是14岁–30岁=16年。一个人婚前需要有性寄托的对象或偶像,有正常性释放、排解的渠道或出路,就像那水库的“溢洪道”。否则,可能会出现“性心理不畅”—“性心理障碍”—“性行为偏离”。因此,正常性释放、排解的渠道或出路有如下一些:写在日记里,做白日梦,遗精,手淫,胴体自我欣赏,歌舞,进行文娱、体育活动,做一些集体游戏,开展一些社交活动,墙上挂着“追星族”崇拜偶像的照片等等。关于性心理的辅导:客观认知疗法、躲避刺激法、排遣法、意识控制法、升华法、自然“脱敏”、开展“转移”活动等等,当然,这些疗法需要在心理老师的辅导下进行。以此正常、健康、顺利地处理或解决性冲动。
  总而言之,首先,“早恋”这个词就没有个科学的定义;然后,现实中主要是老师和家长,对这个词的理解普遍偏激;最后,几乎查遍所有权威出版社出版的权威和常用的工具书,都没有“早恋”这个词条。建议家长和老师多提“喜欢”和“爱心”,少提“恋爱”二字,免提“早恋”二字,避免起到消极的暗示作用。即使发现有突破道德、纪律底线的人和事,也最好首先从“心育”方面解决。
  通过跟踪辅导发现,家长和孩子、老师和同学们在这方面的对立情绪或尴尬局面,消除了,现在说“早恋”二字的不是家长和老师,而是同学们在互相打趣。没有发现有突破道德、纪律底线的人和事。也没有发现或无法证明全班整体学习成绩明显上升或下降与“早恋”是因果关系。

 

来源:爸妈在线

 
无标题文档
2005-2006
地址:郑州市北下街26号(二七塔东200米左拐)五楼
路线:坐2、33、52、78、89、218、801路公交车到市体育场南门下车向西50米百盛广
 场(原汇龙城)南侧既到,坐98路公交车到终点站(北下街西大街站)下车向前走200米即到
网址:http://www.xlzxw.com  联系电话:0371—66265693
豫ICP备050186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