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ex1_2
 
考前焦虑案例

    

考前焦虑案例


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教授、精神医学博士  王长虹

 

一、考前焦虑案例

      小娜是某市一重点高中三年级的学生,在一次中招考试中因身体欠佳,发烧腹泻,虽然身体虚弱,但她还是顽强地坚持下来了,考试成绩没有得到预期的结果,勉强上了高中,之后她对学习抓的更紧,总是利用一切时间学习功课,很少参加体育活动,近5个月课程结束进入了复习阶段,自习课时总是焦虑不安,坐卧不宁,非常关注周围的同学在学习什么,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并伴有头晕、失眠、多梦、易怒、情绪不稳。随着高考的临近,急躁情绪越来越严重。据他父亲说,小娜性格文静,平时学习刻苦,平素家庭成员(尤其是父母亲)对她关怀备致,衣来顺手、饭来张口、问寒问暖。小娜说,上次中招考试因身体原因考试成绩不理想,这次高考之前,总有一种难以名状的紧迫感,尽管平时学习努力,仍然害怕万一考试时发挥失常,没有取得预期的成绩,同学怎么看我,老师怎么评价我,更觉得对不起辛苦操劳的父母,因近日学习效率差,无法复习功课,前来求助心理医生。

      小娜是因过分关注学习成绩造成对学习结果的强烈预期,从而引起严重的考前焦虑状态。他对自己学习成绩期望过高,过分关注考试结果,对偶然的失败记忆犹新,触景生情,以至于担心、恐惧、害怕考试。

      我们在处理这样的案例时,一般以认知心理行为调整为主,首先要改变他对考试成绩的认识,考试是检阅学习效果的手段,而不是学习的目的,考试成绩不错说明学习方法对头,身体状态好,考试时能正常发挥;考试成绩不佳应理理头绪,分析原因,针对不足调整学习方法,树立信心迎接下一次的挑战。学习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有时考的结果可能不尽人意,但绝不能因一次失败而完全否定自我,以至于失去信心害怕考试,常言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上次考试失利是因为身体原因,不能归因于自己的能力,要允许自己有不足和弱点,并有针对性的预防和克服。要相信和接纳自己,只要平时学习努力,注意克服弱点,发挥优点,树立自信心,相信最终会取得好的结果。

      经过3次的交流和沟通,配合小剂量的情绪稳定剂,小娜的症状完全缓解,目前正在备战高考,心态和状态都很好。小娜的表现属考前焦虑。每年的高考对中学生而言不仅是对学习成绩的大检阅, 而且也是对其心理素质的全面考验。不少考生在高考前夕会出现紧张、担心、恐惧、忧虑、等考前焦虑的表现,严重干扰和影响了考生的竞技状态,使平时学习成绩在考试中不能正常发挥,因考前或考试焦虑而影响学习成绩的学生屡见不鲜,考前焦虑已成为当今社会尤其是学校及心理咨询机构广泛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考前焦虑的原因

      要想摆脱或减轻考前焦虑,必须了解考前焦虑产生的原因:考前焦虑是在一定的考试情境激发下,以紧张、担忧为基本特征的心理状态。一般有以下特点:一是个体对以往感受过焦虑事件的回忆;二是对回忆结果的自我体验;三是对体验结果的推测、假想、虚设和夸张;四是产生不良情绪反应。正因为如此,当考期临近,或者在考试过程中绝大多数人的心情都不会平静。尤其是对那些决定人们命运或前途的考试,更易产生焦虑。我们在研究中发现,引发考前焦虑的原因主要有一下几点:
      ①学校教育方式:学校是考生产生考前焦虑的来源之一。平时的学习成绩,尤其是高考前的模拟考试成绩都在向考生施加影响,暗示着考生考上还是考不上大学,增加着考生的心理负担。一些学校设立的中考、高考倒计时牌:“离高考还有××天”的字样,时时刻刻都在给考生加压,加剧着考前焦虑。咨询资料表明:教师对考试成绩的过分关注,是加剧考前焦虑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教师和家长应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要求。

      ②家庭生活环境:资料显示有超过25%的父母在孩子考试前有明显的焦虑,不少父母将高考看作是儿女“成龙成风”的唯一途径,常常通过言语或非言语的暗示高考的重要性,不少考生本人也将高考看作是前途命运的“大决战”,因而心理压力加大,易产生考前焦虑。家长的焦虑易影响考生的情绪,增加考生的心理压力。在咨询中对有明显焦虑的考生父母进行干预和指导,对减轻考生的考试焦虑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对一大学新生进行的一项调查中,在回答面对高考“家长和学生谁更焦虑”的问题时,有63%的学生认为是自己的父母,尤其是母亲;有22%的学生认为是自己。可见,在高考前,父母比考生更焦虑。家长的焦虑情绪会通过多种汇道不知不觉地表现出来。如没完没了地督促孩子学习,过分地关注孩子每次考试的成绩,夜间蹑手蹑脚地走进孩子的卧室给孩子盖好被子,以免因感冒而影响学习,给孩子买多种营养品、补脑剂,企图以吃促学。家长的这些表现,不仅在家庭里营造了考试前的紧张氛围,而且也给考生传递了这样一种信息,这就是家长非常重视考试,对考生的考试能否取得成功担心,这就在无形中增加了考生的心理压力,使考生变得更加焦虑。也就是说家长将自己的焦虑在无意中“传递”给了考生。可以说考生的考前焦虑从根源上看很大一部分来自家长。

      ③社会环境因素:社会舆论、社会上一些组织对考试的过分关注也可增加考生的心理负担。有位考生说,考试当天,她本来心里比较平静,不想在去考场的路途上,看到到处是为考生引路的警察、以防意外的救护车、校门内外都是家长及挤满了扛摄像机的记者……,她被这种气氛弄得非常紧张,结果第一门考试就发挥失常。可见,社会舆论的宣传及有关组织的关怀应适度,否则容易造成紧张气氛从而增加考生的焦虑程度。

      ④期望值(包括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孩子对自我的期望):父母的期望水平过高,是加剧考试焦虑的主要原因。因此,教师和家长应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要求。过高的期望值(父母期望及自我期望)会造成较强的心理压力,同时使考生在考试期间过分忧虑而分散注意力。如果没有达到目标,容易产生“我不行”、“我没用”、“我真笨”、“我一文不值”等非理性的自我评价,从而丧失信心。因此,必须把过高的期望降下来,定出合理的期望目标。所谓合理的期望目标是指期望达到的目标与自己的实际能力较为吻合,是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的。合理的期望可以帮助我们明确目标,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发挥最佳水平。有些同学在考试前总在想:如果考不好同学将怎么看待自己,老师将如何评价自己,父母将怎样对待自己,因而引发或加重考试焦虑(过分关注别人的评价,好像自己的努力都是为了别人,不是为了自己,完全失去了自己,活得很不真实)。这与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关。

      ⑤考试失败及焦虑的经历:学生过去的考试体验有关 一些考生在过去的考试中有过紧张、焦虑的现象,于是产生了对考试的恐惧感, 形成了条件反射,一到考试的时候就心有余悸,就担心自己会因紧张不安而考不出好成绩。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触景生情。可以说中考、会考、高考中出现的考生考试焦虑现象有很大一部分就是由这一原因引起的。那些平时考试从不紧张焦虑的学生,在重要的考试中一般也不会紧张,或不会很紧张。提示要进行挫折教育。

      ⑥对自我要求严格(完美主义):与个体逐渐形成的信念及价值系统有关。这样的学生对自己要求过分严格,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稍有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就归因于自我,否定自我。这种情绪和行为往往与非理性的思维方式有关。

三、考前焦虑的表现及对策
 
      考前焦虑的主要表现为:①躯体紧张:常常觉得难以放松、全身紧张、眉头紧皱、表情紧张、唉声叹气;

      ②自主神经系统反应过强:交感和附交感神经系统兴奋。表现出汗、晕眩、呼吸急促、心跳过快、肢体发冷发热、胃部不适、大小便过频、喉头阻塞感;

      ③过分机警:反应性增高,影响干扰了学习、生活、睡眠;④对未来无名的担心:为未来担心,预置问题,假如很多。
 
      考试是学校生活中最常见的事情。一个人从小学到中学,要经历很多次考试,客观的讲考前有轻度的紧张是正常现象,它有利于正常竞技状态的调整和发挥,尤其是在期终、毕业、升学等较重要的考试之前,则更容易产生焦虑的。消除或减轻考前焦虑的方法:

      1、学校应做些什么:学校要营造轻松的考试氛围,平时要激励学生勤奋学习、立志拼搏;考前要通过板报、讨论、主题班会等使学生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考试,要象李时珍、蒲松龄、苏阿芒那样,落榜不落志。

      2、社会环境:社会各界关心学生的考试为考生做一些有益的工作是无可厚非的,但不能过分关注,热过了头,以免事与愿违,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

      3、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因素对学生的影响非常重要。父母的教育方式应该一致,以民主的教育方式对待学生,给孩子营造出一种宽松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期望不要过高,减少关注及过分关心,考不好也没关系,只要尽力了,就不后悔和遗憾,给学生减压。
   
      4、考前的状态调整:(1)积极迎考:资料显示,有些学生的考前焦虑是由于临近高考,为了复习迎考放弃所有的娱乐时间,减少睡眠时间,进行考前突击,结果弄的身心疲惫,引起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差,影响竞技状态。要让学生认识到积极的迎考必须有坚实的知识作基础。对所考科目的概念、定义、定理、定律等,要尽可能了如指掌,胸有成竹,而要做到这点必须靠平时学习,不是考前几天乃至一星期、二星期的突击所能达到的。所以要注意平时的知识积累。另外要注意劳逸结合,考前要注意休息,不要“开夜车”,也不要特意早睡,而应该保持平时那样的生活规律。每天的学习时间主要放在早上或晚上头脑最清醒、效果最高的最佳用脑时间里,其它时间则可去散步、打球、和同学、朋友聊天等,以便使自己处于坦然、平静的心理状态中,以一颗“平常心”对待考试。

    (2)掌握应试技巧:掌握一定的应试技巧。如考前熟悉考试环境,了解考试大纲及考试范围,答题应先易后难,对不同题型的解题方法,考试经验也是影响考试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回想过去成功的考试,回味当时自信、愉快的体验,可使学生从中得到鼓舞、信心和力量,变得自信、从容。所以考生在考试前,应该多想自己在中小学里那些令人自豪的、愉快的、取得了良好成绩的考试,这对克服中考、高考中的焦虑情绪颇有裨益。

    (3)不盲目攀比:学生应对自己实力有清楚的认识。避免脱离自己的实力水平,盲目与实力强的同学相攀比,这样势必会引起紧张、烦躁情绪。正确了解自己实力,恰当地要求自己成绩,是预防考试焦虑基本对策。
   
    (4)要正确认识和处理考前焦虑。要认识到考前大多数人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这是个体面临应激事件的正常反应,只要不过分,没什么大不了的,一旦进入考试状态就会逐渐减轻或消失。

    (5)改善对考试的认知态度。一般而言对考试看得越重,越易产生紧张焦虑。这类考生只要一知道要考试就会产生焦虑“未进考场脚先软”,甚至知道考试很简单也容易紧张不安。其关键症状在于对考试形成了焦虑性的条件反射。将考试当成检验自己学习效果的一种方式。人生的挑战不只是一次。

    (6)减少对考试结果的不良预期。有些学生在考前或考试时,总出现一些不良的预期:这次考试不及格怎么办?这次考不好怎么办?这种对考试结果的忧虑很容易导致焦虑的产生。这种状况在重要的考试(如毕业、升学考试)中更易发生。与过分关注别人的评价有关。任何事情都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要有两手准备。否则如果只想着一定要考好,如果考不好就招人耻笑,就对不起爹娘,就走投无路,那么必然会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但如果考生把自己当人看,理性地对自己说:“我一定要尽自己的努力去考,力争考出好成绩。如果考不好,也没关系,天无绝人之路,不上大学也还有别的路可走”这样就比较坦然、平静就不易过度焦虑。
    (7)调整自我期望。学生要根据自己平时成绩,确定合适的目标。期望太低,激发不起人的积极性。而期望过高,又会加重人的心理负担,使人对目标能否实现产生怀疑、忧虑,易产生焦虑。所以学生应从实际出发,确定适合自己情况的目标。

      5、考试中的心理调整:(1)可用深呼吸法。当考生感到紧张、焦虑时,可采用深呼吸的办法来稳定情绪。也就是慢慢地吸气,缓缓地呼气,力求使呼吸变得深沉细长。同时可将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或集中在小腹的“丹田”上。这样考生的情绪也就会像呼吸一样变得平稳了;
   
    (2)相信焦虑是暂时的。一些考生考前感到很紧张、很焦虑,但到了考场上反倒平静了下来。其次,考试焦虑一般出现在开头的时候,过上一会儿,由于考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做题上,别的什么都不想了,情绪自然就平静了。这些都说明了紧张、焦虑的情绪不会是长时间的,而是暂时的。相信紧张、焦虑的情绪不会是长时间的,而是暂时的。了解了这一特点,相信紧张、焦虑的情绪一会儿就会过去的,这就有利于考生减缓焦虑情绪,增加自信心;

    (3)遇到意外处变不惊。考试中常会发生一些意外情况,如钢笔吐水、忘忆带某种文具、突然感到身体不适等。这些意外情况发生后,考生一方面要积极想办法克服它,如请求监考老师帮助等,但另一方面又要自我安慰,以稳定情绪;

    (4)不要急于对答案。一些考生考完一门课就急于对答案,急于要知道自己考了多少分。一些家长也急于想知道孩子考得怎样,再三追问孩子答得好坏。这对于那些考得很好的考生来说并没有什么不好,但对于那些考得不太好的考生来说,就有可能因发生自己的答案与别的考生不同,考得不好,而引发紧张、焦虑的情绪。所以一门课考完后,不要急于对答案,不要去想它,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应考下门课程上,这样有利于保持平静的心态;

    (5)自我言语暗示。考生在考试中感到紧张、焦虑时,可自己对自己默默地说:“没关系,无所谓”,“考好考不好都无所谓”,“我只管答题,我才不管它结果好坏呢”。考生的焦虑常常是由担心考试的结果不好而引起的。经过自我言语暗示,不为其结果担忧了,焦急的情绪就会有所减缓,甚至完全消失。

 

 
无标题文档
2005-2006
地址:郑州市北下街26号(二七塔东200米左拐)五楼
路线:坐2、33、52、78、89、218、801路公交车到市体育场南门下车向西50米百盛广
 场(原汇龙城)南侧既到,坐98路公交车到终点站(北下街西大街站)下车向前走200米即到
网址:http://www.xlzxw.com  联系电话:0371—66265693
豫ICP备050186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