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ex1_2
 
心理援助的基本知识

    
                                    地震灾后心理问答20题

                            —心理援助的基本知识


                                                     邓明昱博士杨明磊博士


    邓明昱,医学博士、健康科学哲学博士,美国纽约华人社区咨询中心主任。国际心身医学院院士、国际
华人医学家心理学家联合会理事长、中华心理咨询师国际协会会长。资深临床及咨询心理学家,参加过多次
灾后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卫生服务。如:1988 年重庆“118”空难,1994 年海南地震活动高潮期,1998 年夏
季的中国特大洪灾,2001 年纽约的“911”事件,2008 年四川“512”大地震等。
    杨明磊,咨商心理学博士,台湾淡江大学教育心理与谘商研究所副教授,台湾注册谘商心理师。国际华
人医学家心理学家联合会理事、中华心理咨询师国际协会副会长。资深咨询心理学家,参加过多次灾后心理
危机干预。如:1999 年台湾“521”大地震,2003 年台湾SARS 风暴,2009 年台湾“88”风灾等。
1. 灾难过后,会对人们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2. 灾难过后,会有哪些心理冲击将随之而来?
3. 救灾人员如何初步处理心理危机?
4. 灾难的经历会导致何种心理方面的困扰?
5. 儿童的创伤后压力疾患有哪些警讯、如何提供协助、何时症状会发生、何时结束?
6. 成人的创伤后压力疾患有哪些警讯、如何提供协助、何时症状会发生、何时结束?
7. 如何进行儿童的悲伤咨询?
8. 如何进行成人的悲伤咨询?
9. 灾难过后,人们的反应将随着时间的过去而有什么样的变化?
10. 灾难的幸存者如何减轻负性心理所造成的危险性,并从灾难的压力中尽快复原?
11. 如何协助孩子因应创伤性的意外?
12. 学校人员如何协助学生在创伤后重新适应生活?
13. 在地震之后,孩子拒绝去睡觉或上学,父母该怎么办呢?
14. 家人该如何相互扶持以度过创伤事件?
15 在灾害事件后,哪些人可能是自杀的高危险群?为什么?如何避免悲剧的发生?
16. 何时该寻求专业心理治疗师的协助?
17. 何时该将受难者转介给专业精神卫生医师?
18. 救灾工作者会面临哪些生理和心理压力源?
19. 救灾工作者可能出现哪些心理症状?
20. 对于也可能受到心理创伤的救灾工作者,该如何提供他们必须的支持?
1. 灾难过后,会对人们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绝大多数灾难之幸存者、搜救者及照顾者,都会经历一定之压力。这些压力会一般持续数天到数星期,
可能造成以下之影响:
情绪影响:震惊、恐惧、悲伤、生气、罪恶、羞耻、无力、无助、无望、麻木、空虚、以及丧失快乐及
爱之能力。
认知影响:困惑、犹豫、无法集中注意、记忆力丧失、不想要之回忆、自责。
身体影响:疲倦、失眠、身体疼痛、身体紧张、心悸、恶心、食欲改变、性欲改变。
人际影响:无法信任、无法亲密、失控、觉得被拒绝、被放弃、退缩、工作问题、 学校问题。
2. 灾难过后,会有哪些心理冲击将随之而来?
地震对于不同处境的人员,可能有着不同的心理冲击:
幸存者:亲身经历生死关头之后,余悸犹存是相当普遍反应,也可能在逃过劫难之后,自觉苟活而 对不
起死者,产生罪恶感。
救难人员:日以继夜投入救灾,除了体力透支之外,目睹越来越多的人员死伤惨状,错愕、挫折感、内
心疲惫、甚至愤怒都可能爆发。
罹难者家属:焦急、哀伤的情绪十分常见,当亲人获救的希望落空,愤怒、指责可能接踵而来。
社会大众:间接接收到灾难讯息的民众,内心蒙上阴影,忧郁情绪可能久久不散,对未来丧失希望。
3. 救援人员如何初步处理心理危机?
步骤一:救援人员衡量自己的状况,肯定现阶段的自己,在情绪、想法以及自我控制能力三方面都处于
良好功能状态,并且有充分的时间来投入救灾工作。
步骤二:承诺将于受灾者建立的关系有相当的隐私。保证安全与建立信赖,是心理危机介入的重点。
步骤三:重视受灾者在主观上的主要危机来源与对危机的解说,但是,不增强也不排斥。
步骤四:以间接的技巧,增加受灾者对时间与空间的透视感。重点是保证即使危机是不可预测,即使危
机的适应是一条长路,但不是走不完的;发生在这里的危机,也可能有贡献。
步骤五:引导受灾者寻找他原有的心理挫折的技巧,并强化某些技巧的可用性。不要迷信教导新技巧的
重要性,一定要相信他在意外事件前,是一个完整的、自我适应良好的个体。
步骤六:增加受灾者对此时此刻生活中各片段事件的感应性。维持心情有喜怒哀乐各种层面,想法时而
负责时而精致时而飞驰,可订出一些具体步骤作为行动目标,将是尽早渡过心理危机最重要的关键。
步骤七:尊重其生命养成的生态环境,从受灾者熟悉的生态中去寻求权宜之道。
步骤八:建立心理介入的契约,重点是相信彼此的诚意与相互情急通报的义务。
步骤九:救援人员自己背后要有心理咨询与支持的专业团队。
步骤十:对转换心理介入(由专业心理师进行进一步的心理危机干预)的时机要敏感,并熟悉可以转介
的后送专业机构。
4. 灾难的经历会导致何种心理方面的困扰?
有许多与重大灾难有关的心理困扰或心理疾病,特别会在此刻发生并造成严重影响:
(一)急性应激障碍(ASD)
(二)短暂精神病性障碍(BPDMS)
(三)重度忧郁或哀恸反应;
(四)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五)神经症;
(六)心身障碍或心身疾病;
(七)药物或物质滥用;
(八)其他精神障碍。
5. 儿童的心理创伤后的压力疾患有哪些警讯、如何提供协助、何时症状会发生、何时结束?
☆什么是儿童心理创伤?
儿童心理创伤是指孩子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受伤或看到意外发生,如突发性自然灾害(地震、台风)、车
祸、火灾等,所造成心理上的后遗症,进而影响孩子的日常行为及以后的人生。
☆有心理创伤的孩子会有什么行为?
受创伤的孩子会变得很胆小,很黏人,很容易被吓到,他可能对以前喜欢的活动没有兴趣,变得容易分
心,也很爱哭,爱发脾气,不听话。有的孩子反而会变得很乖很懂事,但是晚上却会作恶梦、睡不着或尿床。
有些孩子会在意外发生过一段时间后才有这些行为,有些孩子只会出现其中的某几种行为。
☆心理创伤的复原过程
(一)意外刚发生
孩子可能有的行为--
有的孩子:木然、没有反应、变得特别听话……等。
有的孩子:爱哭、爱闹、很黏人、恶梦、失眠、容易受惊吓……等。
你能做的:让孩子相信你会保护他。
(二)意外发生后一段时间
孩子可能有的行为-- 作恶梦、故意惹大人生气、一直说意外发生的经过、在玩的时候重演意外发生的情
形……等。
这时候孩子会在内心里问自己:“为什么是我”?“是不是我的错”?“是不是因为我太坏了”?
你能做的:帮助孩子了解他的害怕和难过,让他说出来或用其它方式表达出来。
(三)复原后期
孩子可能有的行为-- 开始回到正常的生活情形。
你能做的:帮孩子做复学的准备、让家庭回复到以前的生活情形。
6. 成人的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有哪些警讯、如何提供协助、何时症状会发生、何时结束?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 通常在创伤事件发生的一个月后到三个月内出现,
但也可能在事发后数个月至数年间延迟发作(delay onset),引发创伤的事件包括战争、暴力犯罪、性侵害、严
重交通意外、自然灾害、技术性灾难(technological disaster)、难民、长期监禁与拷问等,罹患PTSD 多为直接
或接触创伤事件的幸存者(受害者)、目击者与救援者。
症状持续视患者的状况有极大不同,一般而言,大约有50%的患者在三个月之内复原,另有文献指出,
约有30%的患者可以完全康复,40%患者持续有轻微症状,20%患者有较严重的症状,10%症状持续不会改善
甚至更恶化。
创伤幸存者主要心理困扰仍以忧郁、焦虑症状为主,研究也显示PTSD 患者日后罹患忧郁症的机率较一般
人高。此外,其它衍生的问题涉及人际关系、社会适应、物质滥用、家庭与健康问题等。
虽然引发创伤的原因不一和方法学上的问题,其研究结果难以统一。但在参考研究数据时需要注意,具
严重心理困扰的幸存者,可能无法自行寻求帮助,当然也不太可能被包含在结果内。所以,所有的研究都有
低估创伤影响的可能,实际情形应该比这些更严重!虽然大部分人可在数年内恢复,不幸地,部分幸存者会
有长期甚至永久的心理创伤。
但是恢复的速度是否可以加快?伤恸时间是否可以缩短?长期创伤者的比例是否能降到最低?一些研究
认为,灾后的心理社会压力是影响心灵复原最重要的因素。如何减少幸存者的压力,从政府推出的安置与重
建计划,实际解决灾民生活的需求,到心理卫生专业人员推动的心灵重建,有许多可以挥洒的空间。
7. 如何进行儿童的悲伤辅导?
通常采取“悲伤支持性小团体心理咨询”的方式。辅导人员可视学生于震灾后之个别状况与需要,筛选
较需协助与情感支持的学生,如家中有人罹难、受伤、房舍损毁、过度惊吓或目睹灾难现场者(但遭遇重大
失落者,如家中多人去世、唯一幸存者需特别考虑个别与团体治疗的形式),组成一群4 至12 个相似遭遇、
情感或行为上问题的支持性团体,此团体以分享、支持、关怀与回馈之情感支持为主,增进自我重新面对生
活与适应的能力。
团体聚会时间以一周一至二次为原则,开放或封闭式均可,但以固定成员的封闭式团体较具安全感与凝
聚力。讨论与订定一些规范是重要的,如保密、准时出席、共享时间不独占、不强迫分享、除非要求不予他
人忠告建议等。
8. 如何进行成人的悲伤辅导?
哀伤辅导原则
*使失落真实化:和当事人谈细节(以对抗退缩)。
*帮助认同表达情绪:生气、罪恶、焦虑。
*罪恶感的处理: 引导逐步消除罪恶感。
*提供安全所在:表达情绪虽很痛苦,但不会被淹没。建立包容关系。
*使行为常模化:心理疏导,指出别人也会如此。
*尊重、引导防卫机转: 如转移、否认、合理化等。
*鼓励放开死者:强调“此时此地”的参与。
*下决心的困难: 不要强调当事人下决心。
*认识病态并转介: 如有明显的心理症状,要尽快转介给专业心理治疗师。
9. 灾难过后,人们的反应将随着时间的过去而有什么样的变化?
灾后各阶段的心理应激反应:
(一)第一阶段发生于危机冲击当时和之后不久,情绪是强烈的,包括害怕、麻木、惊吓、困惑。人们
发现自己被要求表现出英勇的行为,以解救他们自己或其它人的生命与财产。人们表现出明显的利他行为,
合作无间以协助他人存活和复原。在这个阶段中,最重要的资源是家人、邻居和各种紧急助人工作者。
(二)灾难的第二个阶段通常在灾难之后的一个星期到数各月不等。症状包括胃口改变、消化问题、头
痛、生气、怀疑、急躁等;也可能会出现淡漠和忧郁,从家人和朋友当中退缩,对于未来的焦虑升高。另一
方面,幸存者(那些失去所爱之人和财物的人们)会发展出一种强烈的想要与他人分享危险经验的感受。
(三)灾难的第三阶段通常会延长到一年,特色是如果政府的协助没有兑现或延后,就会产生强烈的失
望、怨恨、痛苦。机构可能会撤出,本身的社区组织也可能会被削弱或消失。在这个阶段,受难者专心于解
决他们自己的个人问题,会渐渐失去以前和社区分享的那种感受。
(四)即使受难者已经没有残存的问题了,最后阶段(重建阶段)还是可能会持续许多年。 此时,大规
模灾害的受难者了解到,他们将要渐渐地解决许多问题,大部份要靠自己重建家园、事业和生活,而自己要
渐渐担负起这项责任。新建筑取代了旧建筑,新的计划与方案发展出来了,再度肯定了受难者对于社区和自
己能力的信任,但是当这样正面的事情并未发生时,可能会出现严重和强烈的情绪问题。
10. 灾难的幸存者如何减轻负性心理所造成的危险性,并从灾难的心理压力中尽快复原?
灾难事件刚发生时的处理:目标在降低紧张度,恢复安全感及适应能力,包括:
(一)亲友可帮的忙
- 倾听受灾者的情绪,能用话语把情绪说出来是最好的复原良药,不要急着给建议,而让他无法把情绪说
完。
- 尊重他复原的步伐。不要急于帮助他恢复情绪。
- 旁人对受灾者的情绪有所了解及接受。
- 提供安全协助(包括住所、资源、信息),尤其灾后有许多实际问题要处理,可帮忙收集信息。
- 鼓励受灾者表达自己的需要、情绪,成为复原的发起者。
- 协助受灾者评估问题,找出适当解决方式。
- 协助亲友避免过度反应,如躁动、自伤行为、酗酒等,若出现这些情况,协助找专业人员处理。
(二)自己可帮自己的忙
- 避免、减少或调整压力源:比如少接触道听途说,或刺激的讯息。
- 降低紧张度:和有耐性、安全的亲友谈话,或找心理专业人员协助。
- 太过紧张、担心或失眠时,医生可用抗焦虑剂、助眠药来协助你,这只是暂时使用,但可有较快安定的
效果。
- 做紧急处理的预备:逃生袋、电池、饮水、逃生路线等,多一点准备可让自己多一份安心。
- 这段时间会有很多混淆的情绪及事情要面对,先从最重要、较容易完成的部份着手,不要一次处理太多
事。
- 不要用酒、毒品。
- 不要孤立自己。要多和朋友、亲戚、邻居、同事或各种宗教、心理辅导团体的成员保持联系,和他们谈
谈你的感受。
- 规律运动,规律饮食,规律作息,照顾好身体。
- 学习放松技巧,如听音乐、打坐、瑜珈、太极拳或肌肉放松技巧。

来源:中德心理大学的博客

 
无标题文档
2005-2006
地址:郑州市北下街26号(二七塔东200米左拐)五楼
路线:坐2、33、52、78、89、218、801路公交车到市体育场南门下车向西50米百盛广
 场(原汇龙城)南侧既到,坐98路公交车到终点站(北下街西大街站)下车向前走200米即到
网址:http://www.xlzxw.com  联系电话:0371—66265693
豫ICP备05018687号